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與拜登商討權力交接,在即將離任的白宮,拜登向特朗普送上了“最后一條勸告”,其實這場權力交接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人事變更,更是美國兩黨間激烈斗爭的縮影。而有意思的是,沙利文也留下了一句話。
11月13日,拜登和特朗普就在白宮碰頭了,討論如何把大權交接得漂漂亮亮??删驮谶@不經意間,中國的名字竟一次次地浮現在他們的對話中。為什么呢?因為拜登的親信沙利文,他在這個節(jié)點上講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據外媒報道,在白宮簡報會上,他表態(tài):“對華競爭”應該是下屆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從他的話中,我們不難讀出某種焦慮和盼望。
他提醒特朗普政府,即將上演的登臺演出,主角不再是歐美之間的解不開的糾紛,而是與中國的深度博弈。這并不是單單為了幫拜登的班子贏得掌聲,而是“真誠”地希望特朗普不要將矛盾指向內斗,轉而關注在“中國牌”上做文章。
可想而知,特朗普的回歸使得美國的政局變得更加不可預測。從他的行動來看,任命盧比奧這樣一個毫無外交經驗但卻具備強烈反華立場的政客顯然也是一種政治宣告:特朗普不僅是想借此表現自己的政治決斷,而是堅決走上一條與中國針鋒相對的激進路線。這與沙利文的“溫馨提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盧比奧的身份令人玩味,一個因口才出色而在參議院脫穎而出的政客,如今被推上了國務卿的位置。這頗有些“戲劇化”的意味,也許正符合特朗普用“演員”來演繹政治角色的習慣。不過,這一任命也迎來了許多質疑聲,對于中美關系而言,這并不是一個改善的信號。
再轉到拜登和特朗普兩個老者的“會面橋段”。不久前,他們還是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彼此互罵對方是政治“瘟神”,甚至對擁護各自的人群也是言辭激烈。
然而,在所謂的權力交接談判中,他們卻表現出和諧的一幕,聊了整整兩個小時,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這讓人不禁感嘆:“政客的臉,六月的天?!?/p>
然而,美國媒體所捕捉到的這番“友好交談”不過是政治必要中的偽友好。事實上,真正的權力角逐在于幕后,尤其是在涉及中國等重大國際議題時,每一句話都是帶有目的性且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特朗普和拜登在權力交接期間的“握手言和”更多是一種策略上的妥協(xié),并不代表未來政策的趨同。
沙利文作為前朝舊將,他的話對于中國來說,其實是一個風暴來臨前的警示。美國對于中國的態(tài)度在未來四年是否會發(fā)生根本性變化仍是不確定因素。盡管拜登政府在對華策略上采取了一定的制衡措施,但面對共和黨的強硬派,他們已經失去了兩院的制衡力。
從經濟復蘇的角度來看,“中國制造”依舊不可或缺,而美國國內似乎沒有減緩對其需求的趨勢。即便如此,特朗普的上臺很可能會使中美兩國的貿易關系出現摩擦。這種摩擦不僅僅是出于經濟利益考量,更有可能是出于對全球影響力再平衡的訴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人認為,沙利文表面上是在交接工作,實際上卻是想借中國這個問題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把火力從內斗中引開。然而,特朗普未必會買賬,他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清除異己,把那些阻礙他施政的人都換掉。
那么,沙利文的“臨別告誡”到底有沒有用呢?或許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說,這不過是他的自說自話。
拜登政府在任期內面臨了不少國際和國內的挑戰(zhàn),沙利文提到的伊朗威脅、烏克蘭危機以及歐洲安全問題等,都無一例外是他們燒腦的問題。然而,特朗普上臺后,這些問題是否會繼續(xù)成為焦點,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很明顯,特朗普的政策重心始終是“美國優(yōu)先”,而不是去擔憂別國的安全。如果要選擇一個敵人來凝聚國內的支持,特朗普一定會指向中國。因此,沙利文希望通過強調中國議題來影響特朗普的想法可能只是一廂情愿。特朗普是誰啊?他可不是一個容易被左右的人。
既然雙方都把矛頭指向了對方,那么未來中美關系會如何發(fā)展呢?雖然中美之間存在諸多分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在某些問題上找到暫時平衡的可能?,F實情況往往復雜得多,經濟上不可否認的相互依賴,讓他們必須謹慎處理彼此的關系。
美國國內經濟狀況剛有所好轉,他們仍依賴大量“中國制造”的產品。雖然短期內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可能會受到沖擊,但特朗普永遠不可能徹底擺脫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政治上一套,經濟上一套,這是美國各屆政府的慣常操作。
總之,在未來幾年里,中美關系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平靜航程。從拜登政府的“最后建議”到特朗普政權的上臺,無論如何這場大戲才剛剛開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